膠粘劑工業的飛速發展,為膠接理論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動力。而且,膠接力的形成是因膠粘劑和被膠接材料的種類及膠接過程的不同而異,所以膠接強度的形成十分復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一種膠接理論能解釋所有膠接現象。為此,很有必要了解各種已知的膠接理論。
那么,目前膠接理論主要有哪些呢?
1、吸附理論
吸附理論認為,膠接作用是膠粘劑分子與被膠接物分子在界面層上相互吸附產生的。膠接作用是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共同作用的結果,而物理吸附則是膠接作用的普遍性原因。該理論認為,膠接過程可分為兩個過程:一階段,膠粘劑分子通過布朗運動,向被膠接物體表面移動擴散,使兩者的性能基團或分子鏈段相互靠近;二階段,吸附引力的產生。
2、靜電理論
固體表面分子和膠粘劑分子的靜電吸引是通過分子之間的作用力來實現的。
3、擴散理論
擴散理論對同屬于線性高分子的膠接體系或輕度交聯的高分子膠接體系是有效的。
擴散理論認為,膠粘劑和被粘物分子通過相互擴散而形成牢固的接頭。兩種具有相溶性的高聚物相互接觸時,由于分子或鏈段的布朗運動而相互擴散。在界面上發生互溶,導致膠粘劑和被粘物的界面消失和過渡區的產生,從而形成牢固的接頭。
4、機械結合理論
機械結合理論認為液態膠粘劑充滿被膠接物表面的縫隙或凹陷處,固化后在界面區產生嚙合連接或投錨效果。
5、化學鍵理論
化學鍵理論認為,膠接作用主要是化學鍵力作用的結果。膠粘劑與被粘物分子間產生化學反應而獲得高強度的主價鍵結合。
6、配位鍵理論
膠接界面的配位鍵是指膠粘劑與被膠接物在界面上由膠粘劑提供電子對,被膠接物提供接受電子對的空軌道,從而形成膠接界面的配位鍵。
7、其它膠接理論
(1)弱界面層膠接理論;
(2)五環說;
(3)流變理論。
全國服務熱線
400-6281-866